|
喜讯!《淄博日报》刊登我公司产业扶贫的经验报道时间:2018-04-23 2月12日,《淄博日报》第三版产经要闻中,刊登了我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探索扶贫新路子的经验做法。 原文: 七河生物:产业扶贫彰显企业义利观 本报记者 王克朋 通讯员 李彤 早在2000年,淄博七河花菇公司在七河村诞生,公司创始人最大的心愿就是,闯出一条农业产业化的路子,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如今,当年的“小作坊”已成长为响当当的现代农业龙头企业——山东七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0多年间,七河公司始终初心不改、本色不变,在做大做强助力经济发展的同时,千方百计替政府分忧、帮群众解困,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中展现出非凡的责任担当。其创造的扶贫新模式、新经验,对加快形成大扶贫格局也大有裨益。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近年来,山东七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和企业的示范辐射带动能力,以“科技创新+产业惠民”模式为核心,推出了一系列力举实招,实现了“发展一片基地,带动一个产业,致富一方农民,促进一方经济”,产业扶贫得到了市、区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农民群众的交口称赞。 不忘初心筑实力 有情有意有担当 七河公司总经理苏建昌这样告诉记者:“扶贫是件大好事,企业不能太计较自身的得失。七河公司有这个实力,就应该尽一份力量,我们认为很值得!”质朴的话语展现出时代农民企业家的博大情怀。 多年来,七河公司按照农业标准化、国际化思路,坚持依靠科技进步,走出了一条“国内发菌、国外出菇、鲜菇就地上市”的农业产业化新路子。公司作为山东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山东省食用菌行业优秀龙头企业和国内最大的香菇、香菇菌棒生产企业,引领着国内食用菌行业发展,并于2016年5月19日在新三板挂牌交易。自2011年至今,公司通过境外投资方式,先后在国外建立了8个子公司和9个生产基地。 七河公司拥有1500余亩食用菌生产基地,建有香菇日光温室600余栋,香菇工厂化生产车间30000平方米。年产香菇菌棒3000万棒,出口东亚、欧美等国家,年出口创汇3000万美元;日产鲜香菇20吨,销往青岛、济南、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各大超市及批发市场,备受市场青睐。七河公司还先后被命名为“国家级蔬菜标准园”、“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成为“国家星火计划承担单位”,获“山东省著名商标”认证。 七河公司兴盛了一方特色产业,成为农民创业就业、脱贫致富的理想平台。采访中,来自福建古田的大棚承包人李建仁让记者颇感意外。因为福建古田素有“中国食用菌之都”的美名,他为何舍近求远?“在七河公司,不用自己投资建大棚,不用为技术发愁,菌棒都是现成的,也不用担心市场风险,生产的香菇由公司按合同保护价收购。这钱挣得踏实又轻松!”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10多年过去了,今天的七河公司集食用菌研发、生产、示范、出口、加工、销售于一体,并实现了跨国发展,蜚声海内外。刚刚过去的2017年,七河公司出口销售菌棒3000万棒,国内销售鲜品蘑菇1200万斤,销售收入达2.8亿元。在公司现有的700多员工中,其中农民工就有400余人,平均月收入在3500元以上。 七河生物公司走访贫困户了解“分红”落实情况 投资收益分红+返本 扶贫资金“滚雪球” 企业扶贫更靠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一个企业只有真正融入社会,方能体现其更大的价值存在。 文昌湖旅游度假区商家镇,一直负责七河公司与有关村的扶贫协调工作。“扶贫,每个地方的实际情况不一样。如果也是买几只羊、几只鸡送给贫困户,或者支持农户做点小买卖,很难发挥扶贫资金的规模效益;如果干脆把钱分给户家开销,可能救济了一时,那今后怎么办?”镇政府工作人员颇有感受地告诉记者,“而通过七河公司投资于科技项目建设,进行产业扶贫,农户不光受益大,而且长期受益。” 产业扶贫,政府、企业、贫困村及贫困户一拍即合。2015年以来,七河公司采取“投资收益分红+返本”的扶贫模式,重点实施了商家镇东官、冯家、东岔、小史等4个村的专项扶贫项目。这笔扶贫资金共计198.5万元,作为项目投入,实施期限为6年,按照7%的年化收益率计算分红,每年固化分红收益13.9万元,一次性分发到贫困户手中。6年之后,七河公司再一次性返本,确保这笔资金全部用到扶贫上。 商家镇小史村是省定贫困村,76岁的沈秀兰是该村的贫困户之一。“俺算赶上好时候了。有养老保险,有老年人补贴,上级领导、村里都很关心,隔三岔五来看望。这两年又有了‘蘑菇钱’,花销上一点也不愁。”陪同采访的小史村村委委员毕凤芹解释道,老人所说的“蘑菇钱”就是七河公司去年给她的分红,具体数额是583.3元。毕凤芹同时对老人说:“坐在您跟前的是七河公司办公室的负责人,想来问问您是否满意。”沈秀兰老人拉着这位负责人的手,一连说了好几个“满意”,并不住地道谢。记者一行又来到贫困户毕德全家中,毕德全也特别提到了七河公司的分红,足见贫困户们对这个“红利”多么看中。 “什么是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就拿‘投资收益分红+返本’这一扶贫模式来说,给农户的固化分红比银行贷款利息要高出很多,但七河公司认为‘很值得’。”商家镇政府的这位工作人员感慨地说。 工作人员向“上岗”农民传授香菇培养和采摘技术 扶志扶智相结合 产业链接就业创业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 “俺是个家庭妇女,自打到了七河公司后,每月能挣好几千块钱,成了全家的主要收入。当了大半辈子农民,真没想到这把年纪还能进公司、拿‘工资’!”七河村50多岁的陈丽芝对记者说。 七河公司探索建立了“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并优先吸纳贫困人口到项目基地务工。目前,有400多名农村劳动力在公司基地工作,或由公司派到设在国外的基地务工,人均月收入达到3500元以上,共增加月工资性收入超过140万元。同时,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发展食用菌生产,实现了自主创业就业。 农民张元民来自淄川东关,在七河公司承包了30个香菇大棚。“我一共雇了9个人,大都是妇女和年龄较大的,最多的一月能挣四五千块钱。”张元民说,“我承包大棚3年了,真是越干越来劲!”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七河公司作为国家级科普示范基地,充分发挥科技和人才等方面优势,推出了“科普示范”扶贫模式,共举办技术培训班、讲座82期次,参训农民达8800余人次。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科普示范”扶贫不仅让贫困户受益良多,更造就了一批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刘持军是博山区石马镇桥西村人,在七河公司参加了香菇出菇管理技术培训后,回村建起了5栋香菇大棚,利用公司提供的菌棒搞香茹种植,年销售收入达30余万元,个人纯收入近10万元。 政企联手攻坚破难 构建扶贫大格局 “小康路上不能让一个困难群众掉队”。 贫困户困难程度不同,致贫的原因也多种多样。以文昌湖旅游度假区商家镇为例,除了4个省定贫困村外,还有其他村的一些特殊困难户。 商家镇利用102万元项目扶贫资金,依托七河公司实施了2017年度专项扶贫项目,建立起商家镇产业扶贫基地,项目收益全部用于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及低保户、贫困边缘户,共惠及群众489人次。在七河公司总部驻地的淄川区,因病、因残致贫的贫困户多,其中无劳动能力人口占比大。公司利用8.6万元项目资金,实施了淄川区2017年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项目农业企业帮扶贫困人口项目,对双泉社区14个贫困户进行了扶持。 七河公司积极争取各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推行“农发项目助力精准脱贫”模式。公司新建的“年产200万棒香菇菌棒生产基地项目”,带动基地农户户均增收1200元,并带起周边300余户从事食用菌生产。另外,项目采用木屑、麸皮等原料2100吨,80%以上来自基地的订单农户,也全部按合同保护价收购。“农发项目助力精准脱贫”,也从整体上促进了区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财政兜底能满足无劳动能力者的基本生活,但要进一步提高这个群体的生活水平,再靠技能培训、帮扶就业显然不现实。怎么办? 七河公司的“土地流转+利益联结机制”扶贫模式,按照每亩土地每年1000元左右的价格,流转农户土地及集体荒地800多亩,每年为农民增加收入80余万元。即使无劳动能力,有了土地流转,再加上其它扶贫措施,照样能够脱贫。 大爱无疆界。为了发展食用菌产业扶贫,市外的一些地方也慕名前来求援。为此,七河公司推出了“承建惠民工程”扶贫模式,仅2016年,就在滨州市惠民县胡集镇、莱芜市口镇镇等地承建了扶贫大棚建设工程,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帮助贫困户建设大棚,目前已累计建设扶贫大棚20余个。企业扶贫“走出去”,在扶贫攻坚中实现了更大作为。 转自:《淄博日报》 |